客家豆腐制法:180斤石磨磨浆

客家酿豆腐是客家地区必备的三大菜式之一。每逢盛大节日、亲朋聚会的宴席上,客家人都少不了客家酿豆腐。客家酿豆腐以其鲜嫩滑香、口味鲜美、汤汁醇厚而广受吃货的喜爱。那传统的豆腐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?
和平县阳明镇聚兴村的华叔跟豆腐打了几十年交道,村里人都喜欢他做的豆腐。经过六个小时浸泡后的黄豆,被华叔搁到石磨上磨成浆。
这石磨可是有180斤重!在华叔熟练的操作下,石磨一圈一圈转着,在一个又一个轮回中,乳白色的豆汁顺着磨盘,缓缓地流了出来。
华叔告诉记者,黄豆磨成浆后,用布把里面的豆渣滤干,就可以倒入大铁锅中用柴火煮浆了。石磨豆腐虽然看起来工艺简单,但是卤水要怎么加,加多少?这是豆腐能否成功的关键。豆浆在华叔倒入卤水后便缓缓地开出了花,这就是豆花了。点卤是个“有手法”的关键活,点多了不行,点少了也不行,要恰到好处,这就非常考验师傅的手艺了。
华叔在做豆腐的专用木箱里,铺上细纱布,将煮好的豆花倒进去,再用木板盖上,将多余的水分挤压出来,豆腐便成了块状的豆腐了。石磨做出来的豆腐又鲜又嫩,可以煎炸、炒菜,也可以炖汤。在客家人宴请宾客时是必不可少的佳肴。

把豆腐斜切成约一寸见方的三角块(你也可以切成方形),投入油锅中炸一会,再横切开,在里面塞入猪肉、糯米、大蒜、五香、辣椒粉等拌成的半熟佐料,吃时再撒上些胡椒面、葱花,其味鲜美无比。“酿”是一个客家话动词,表示“植入馅料”的意思,“酿豆腐”即“有肉馅的豆腐”之意。酿豆腐鲜嫩滑香、营养丰富,是客家人过年的保留菜式。